当#李福贵的小货车开进村子桥宜速配,一声“打豆腐嘞来了”的吆喝响起,全村的老人们像听见集结号般聚拢过来。
这不是普通的卖货场景,而是抖音800万粉丝每日追更的“电子解压剂”。
西葫芦五毛钱一斤,凉粉2块钱半盆,看到老人走来,她总是先抓一把零食塞过去:“给你尝尝,这是新进的,可好吃了。”
镜头前这位95后姑娘,颜值能打,气质清爽,人称\"卖菜西施\"。
但谁能想到,李福贵的人生剧本,其实开局就让人绷不住。
李福贵本名李亚云,1998年出生于河南新乡一个特殊家庭。
父亲智力如孩童,母亲先天残疾行动不便。村里人都说她像\"天降福星\",完美避开了父母的生理缺陷。
可现实是:五六岁学当家,十四岁烤串打工,十五岁初中辍学闯社会。
发传单、卖化妆品、影楼打杂...月薪不到1K,她硬是省出一半寄回家。
后来,奶奶去世、叔叔工伤致残、婶婶离家出走。2022年底,李福贵收拾行囊回到了家,与80多岁的爷爷共同扛起照顾残疾父母和堂弟妹的重担。
刚回村的时候,李福贵创业也疯狂踩坑。
摆摊卖煎饼果子、帮爷爷卖桃子,最后一辆二手小货车,在村里卖货成了李福贵的日常。
在李福贵的小货车里蔬菜、水果、豆制品、糕点、零食、日用品(浴巾,帽子等等)。
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她的小货车装不下。
在李福贵的视频里,清一色的视频开头:“打豆腐嘞来了”。一声吆喝,李福贵在村里卖货的一天就开始了。
天气热,李福贵还会去进点凉粉给村里的老人。
桥宜速配
之前卖的豆腐有些发酸了,这次就要免费补给他们。
进的麻花,北京枣泥糕,谁来了都要送给他们尝一尝。
刚好称了三块钱,还要再额外多抓一点。
熟悉的抹零环节,“十块半,十块钱”,“五块八,五块钱”。
有买有卖,还要唠点家常。
“有小孩没”
“我还没结婚了呀”
腿脚不方便的老人,李福贵还会亲自送东西过去。
奶奶心疼她,五块钱让她别找了,李福贵坚持“真的就只卖两块”。
不买东西也没关系,路过了,李福贵就要路过来看看,“吃豆腐的话,不要钱给你拿点”。
奶奶心疼李福贵赚钱不容易,说自己不要。
最后临走桥宜速配,李福贵还是送了豆腐和糕点给奶奶。
除了自己进货,李福贵还时不时会进行调研,问问村里的老人们缺点啥,记下来去买,下次带给他们。
还有一些附加的服务,比如帮忙翻粮食。
甚至李福贵还用画布给一辈子没出过大山的老人拍“天安门留影”。
真心换真心,村里的人们也都待李福贵跟亲女儿一样。
“妞,来家吃饭吧”
“鸡蛋吃不吃”
在外打工的网友,也通过李福贵的视频了解到亲人的现状,开始常回家看看。
甚至有人评论区精准下单:\"富(福)贵,这是我舅舅,下次你去了,给他称20元饼干\" 。她成了连接游子与留守老人的\"人形驿站\"。
李福贵随手记录的卖货日常,在2025年夏天引爆网络。
短短一个月,抖音粉丝从500万飙升至800万,单平台30天涨粉超300万。
蜂拥而至的流量打破了乡村的宁静,质疑声也随之而来。
对于这些质疑,李福贵并不回避,而是大方承认。
关于婚姻,18岁时确实结婚了,不过这段婚姻仅仅维系了两年便结束了,这段婚姻让其成长许多。
短剧确实拍过,那时候刚有点流量,就和另一个博主合作拍了视频,但后续对角色有抵触便不再继续参与。
面对“消费老人”“卖惨人设”,李福贵也说:确实通过视频获得收益,但会拿流量带来的红利补贴老人。
对于网传“年入百万”,她澄清道:“比上班挣的多些,但是我带货没接广告,年入百万是梦想”。
如今,李福贵婉拒了众多商业合作请求,坚守着“不想消费苦难,只想记录改变”的初心。
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,李福贵用一辆三轮车载起了中国乡村最真实的烟火气。
为什么她的故事能戳中800万人的心?
看李福贵和老人\"斗智斗勇\"抹零头、听她唠家长里短、看她把豆腐塞进奶奶手里……还有镜头下农村老人的真实生活。
图片来源:抖音@李福贵(下同)
半百的老爷爷,想吃麻糖,妈妈就给买。
那种不加修饰的真诚,就是热气腾腾的生活力。
因为她的出现,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也有了盼头。
进价10元的布鞋,她卖11,她在意的从来都不是赚钱。
当千万网友在她的视频里寻找爷爷奶奶的身影,当游子因她的镜头把“有空再回”变成即刻出发的车票,我们终于明白:真正的顶流,从不是精致的滤镜与浮夸的剧本,而是泥泞中开出的花,苦难里长出的光。
正如她黎明中奋力奔跑的身影所证明的:即使身居沟壑,只要心中有光,手上有力,就一定能成为照亮自己与他人的星光。
华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